鲁网 > 烟台频道 > 精彩专题 > 烟台地标 > 我与祖国共成长 > 正文

亚洲桶王讲述烟台张裕的百年传奇

2019-09-20 20:3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西首,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牌楼静默矗立,牌楼上由清朝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题写的“张裕酿酒公司”六个贴金大字雍容肃穆,气度恢弘。这里,便是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同时也是张裕酿酒公司原址,一个百年传奇品牌开始的地方。

张裕地下酒窖

  鲁网9月20日讯(记者 王遥驰)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西首,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牌楼静默矗立,牌楼上由清朝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题写的“张裕酿酒公司”六个贴金大字雍容肃穆,气度恢弘。这里,便是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同时也是张裕酿酒公司原址,一个百年传奇品牌开始的地方。

  岁月流转,院中早已没有了木桶流转,万人踏浆的繁忙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由酒文化广场、地下大酒窖、六大展厅及二楼的国际葡萄酒博物馆组成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作为专业博物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以张裕120多年的历史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老照片、模型、名家墨宝等,向人们讲述以张裕品牌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该博物馆始建于1992年,2000年扩建改造,2002年重新开馆,主要由酒文化广场、地下大酒窖、六大展厅及国际葡萄酒博物馆组成,酒文化广场内有张裕创始人张弼士青铜雕像、酒城城徽与酒神雕塑等景观。

  循着淡淡酒香走进博物馆内部,三面巨大的浮雕映入眼帘,介绍着100多年来影响张裕发展的10个重要人物和20件大事,历史厅有珍贵的老照片、古老的制酒工具、泥人演示的早期酿酒场景等文物史料,现代厅中的触摸式光电转换沙盘展示了张裕厂貌和基地分布。

  1918年《小说月报》张裕彩色广告

  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最早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工厂。

  事情缘起于1871年,华侨富商张弼士在南洋一次酒会上认识了葡萄酒和白兰地,甚感兴趣,尤其听说中国北方的港城烟台有葡萄种植,便产生了在烟台创办葡萄酒厂的念头。1891年,张弼土应盛宣怀之邀来到烟台,经实地考察,发现这里的确拥有种植葡萄不可多得的优越条件,于是决定买下烟台东西两座山修建葡萄园。

  同时,从奥国、法国、美国等国引进了120多个品种近百万株葡萄苗进行栽培、嫁接、选育。1892年,张弼士出资350万两白银,聘请从南洋学成归来的张成卿担任首任总经理,聘请奥匈帝国男爵巴保为首任酿酒师,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和张裕玻璃厂。

  张弼士在南洋所办的企业,其名称大都冠以“裕”“兴”等字,取其“昌裕兴隆”之吉兆意,因而确定在烟台建立的葡萄酿酒公司也用“裕”字,只是在前面加个“张”字,以示张弼士对酒厂特别重视,并寄予厚望。张弼士所有的企业,用“张裕”这两个字命名的只有葡萄酿酒公司这一处。

  清末,许多华侨界的头面人物归国回来途经烟台时,总要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来参观,国内不少显要也多前来张裕品酒、作诗、留墨。“品重醴泉”,这是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参观了张裕公司,并品尝了张裕葡萄酒后,欣然挥笔,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题词。“醴泉”典出《礼记》,“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品重”则既赞许了张裕葡萄酒的品质,也褒奖了张弼士先生的人品。

亚洲桶王

  拾级而下,便是张裕的百年酒窖,地下7米。这里距海岸线不足百米,占地2666平方米,使用面积1976平方米。置身其中,无论是外面太阳高照,还是大雪飘扬,酒窖内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4度左右,湿度为75%,这为葡萄酒的陈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酒窖由八个拱洞组成,采用中西合璧的做法,顶部用中国传统烧制的大青砖发券,墙壁用大青石砌成,窖体坚固,窖体内外设计了隐蔽排水系统,确保不渗不漏。张裕公司的许多获奖葡萄酒产品都出自于此。这座凝聚着历史、辉煌和神奇的地下大酒窖无疑是“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标志和印记。

  高约2.6米、长约3.6米的“亚洲桶王”则是张裕公司酒窖的“镇窖之宝”。“桶王”,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有百年的历史,内可装15000升葡萄酒。据说这样的“桶王”原本有8个,1931年一场大火,遗憾地将另外5个“桶王”烧毁,留存至今的3个“桶王”直到近年来才停止使用,供后人参观凭吊。

  亚洲桶王散发着旧日残存的酒香,仿佛能带游人跨越时空,望见昔时之盛景。127年,仿佛刹那间,美酒变了陈酿,木桶变了瑰宝,故事成了传奇。


初审编辑:孟召伟
分享到:
./W0201909263791764451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