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烟台频道 > 精彩专题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十三五”期间 烟台市卫生健康工作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020-12-16 14:2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2月16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会上,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一级调研员包信勇介绍了烟台市“十三五”时期烟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鲁网12月16日讯(记者 管晓慧 见习记者 刘芳良)12月16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会上,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一级调研员包信勇介绍了烟台市“十三五”时期烟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据了解,截至2019年,烟台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57所,每千人医生2.86人、每千人护士2.98人、床位4.24万张。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11.73/10万、3.09‰和4.13‰降至2019年的6.57/10万、2.67‰和3.68‰,人均期望寿命由78.6岁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烟台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着力强化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在全省率先储备核酸检测剂,确定15家定点救治医院,组建16支专业救治队伍,为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打下了坚实基础。深入研判疫情形势,果断把排查范围扩大到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烟台市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后,率先作出了将确诊患者全部转至市级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部署,组织抽调4家三甲医院的40余名专家进驻,一人一方案,一重症一团队,截至目前,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4月底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企业、进学校驻点,指导开展冷链食品排查检测等防控工作,为烟台市经济复苏指数居全国前列做出了积极努力。坚决服从全国、全省防控大局,累计派出5批48人支援湖北、新疆,派出200多名采样人员支援青岛,为全国全省抗疫贡献了“烟台力量”。在11月11日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烟台市卫健系统共26人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制定出台《烟台市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推进市县疾控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增加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着重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疫情研判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实施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项目,所有县级疾控中心A、B两类设备均达到配备标准,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能力。累计创建4个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9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结核病“三位一体”新型防治体系实现全覆盖,脊灰、新生儿破伤风等均保持零病例,麻疹、手足口病等疫情保持低流行水平。卫生应急管理高效有序,救护车平均接警出车时间49秒以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居全国前列。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等领域改革。烟台市共组建各类医联体43个,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发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全面推开,县域就诊率达到91.2%,“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建立;逐步完善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降低大型检查检验价格,同步推进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8%左右,公立医院公益性逐步显现。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19年底,烟台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对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给予重点扶持,为破解基层发展开出“靶向处方”。2020年烟台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创建29处一级甲等卫生院;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12个,超额完成烟台市政府重点民生工作年度任务(100处);18个卫生室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连续4年举办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8人被评为“齐鲁基层名医”。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省率先落实年人均130元签约服务费,2020年全市组建服务团队1925个,签约群众128.3万人,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殊家庭实现应签尽签。

  综合监督执法进一步强化

    以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完善监督体系、提升能力素质、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以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抓手,不断改进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质量、增强监管效能,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计生、职业健康执法资源,所有区市组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实现行业内一支队伍集中执法。组织开展10余部重点卫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执业水平明显提高。依法开展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执法检查,共监督检查各类单位79377户次,查办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255件,查处无证行医968户次,移交公安涉嫌犯罪案件26起。创新综合监督机制,建立全省唯一的覆盖全市14个区市的4个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协作区,开展联动交叉执法,实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在全省首推卫生监督执法风险会商制度,排查重点领域和环节风险点,制定措施预警化解风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级哨点医院监测信息化,先后6次在省工作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交流。结合“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简化备案程序,共为448企业备案食品安全标准4246件,全部向社会公开。

  国家健康城市和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走在前列

    自1992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已连续28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现已创建24个国家卫生乡镇(街道)、517个健康细胞。自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坚持“居家医养为主体、机构医养为补充、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保障机制体系为支撑”的总体思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模式创新,创新“三个到位、四个打通、五个保障”医养结合模式,不断巩固提升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成果,推动了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目前,烟台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8处,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创建了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3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2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孙继业副省长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多次作出专门批示。

  “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突破提升

    围绕“一老”,实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战略,创建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市,构建“六大网络”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孙继业副省长作出“值得肯定”专门批示。创新开展“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项目”,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5年成功举办2020中国(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及高峰论坛。稳步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年投保总额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实现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全覆盖,每年发放资金达8000多万元。围绕“一小”,启动实施烟台市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6.27%、95.92%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7.24%,为82.6万人次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的“两癌”筛查。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全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产前筛查率达95.0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17%。莱州市被评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毓璜顶医院、市妇保院分别创建为首批国家级、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行全面两孩政策,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性别比连续40年正常。推进法定政策落实,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扶助关怀、住院护理保险、提高扶助金标准等关怀关爱文件,为计生家庭尽可能提供最大保障。

  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落实贫困人口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烟台市累计门诊、住院贫困人口19341人次,医疗机构减免费用200余万元,实现了贫困人口都能“看得上病”。实施“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大病集中救治2532人次,慢病签约服务管理26519人,重病兜底保障49人,30种大病救治率达到100%;全部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应访尽访,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得了大病重病“看得起病”、慢病有人管。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开展健康促进三年行动,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和载体,普及健康知识,增强贫困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健康素养,确保“少生病”,从源头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高质量开展烟德扶贫协作,累计援助资金382万元,协助建设乡镇卫生院1处、健康管理中心1处、贫困村卫生室11个;选派高层次专家60余人次,对口指导重点专科建设25个,交流互访70余人次。现已基本解决了全市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逐步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要求。


初审编辑:曲成果
分享到:
./W0202012165445379341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