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看烟台:海参宝宝长成记 探访苗种繁育科技“密码”

2020-11-07 21:0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7日讯(记者 尹钰婷) 烟台地处黄渤两海交界,优良的水域环境和地理气候特点,孕育出的海产品独具美味,其中,作为“海产八珍品”之首的烟台海参,成为烟台经略海洋的重要产业基础。6日,记者跟随“经略海洋走向深蓝·聚焦烟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全国媒体“云”上采风活动,来到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水镇衙前村的山东安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探访企业破解海参苗种繁育的科技“密码”。

  年产刺参苗种180万斤  科学制定养殖流程

  2018年,山东安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刺参“安源1号”被农业农村部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授予刺参新品种证书。目前,公司年产优质“安源1号”海参苗种180万斤,推广至辽宁、山东、福建沿海各地。

  山东安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建伟介绍,刺参苗种繁育涉及种参选择、种参培育、刺参幼体培育等阶段,在幼体培育阶段更是精细化管理。“种参培育从每年11月中旬挑选个体在200克以上,疣足(背部肉刺)数目大于50个,无机械损伤、活力强的海参放入车间进行养殖;通过采取升温、投饵、换水等人工干预措施,使种参健康发育,并在规定的时间(翌年3-5月)产卵。”张建伟说。

  刺参幼体培育阶段,受精卵生长、发育(8-10天),进行附着基投放,幼参栖息在附着基上继续生长,至合适规格进行苗种销售,它们售出后,剩余小规格苗种继续在车间内越冬养殖,至来年春季长至商品规格进行销售。

  揭开管理“独门秘籍”车间智能化精准控制

  数量庞大的海参苗如何管理,企业有哪些“独门秘籍”?张建伟介绍,在幼体培育阶段的日常管理中,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2;每隔3天利用航吊倒池一次,航吊倒池可减少苗种损伤,提高工作效率;日常有专门人员对车间用水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张建伟说。

  海参苗种吃什么?张建伟介绍,企业利用海里藻类自产海参配合饲料,营养搭配合理,饵料系数低,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建有自动投饵装置,可使饵料泼洒均匀,提高饵料利用率;每天观测各个养殖池的摄食情况,调整确定适宜的投喂量,避免因残饵腐烂变质以及刺参疾病的发生。

  在海参苗种养殖车间,海参宝宝的“家”里,水温控制以海水源热泵作为热源和冷源,以板式换热器作为热交换装置,配备智能控制系统,随时监测运行参数,实现养殖水温智能化精准控制。同时,企业自产芽孢杆菌、EM菌等有益菌用于生产,利用生物方法改良水质、抑制有害菌的滋生,避免了抗生素的使用。

  科研支撑探索新模式  创造“蓬安源”品牌价值

  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山东安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进行技术、工艺、产品创新,并不断探索完善,总结出一整套特有的刺参苗种繁育技术体系,刺参苗种单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并于2015年与5家科研机构共同申报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山东安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研发中心有科研人员36人,负责刺参新品种的研发、苗种培育、刺参饲料配方研制、有益菌生产等工作,为规模生产提供充分的科学保障;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建立了科学教研基地,该基地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作用。

  以科研为支撑,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同时,也专注品牌建设。张建伟介绍,公司将继续坚持以苗种生产优势为基础,积极开发刺参海洋牧场养殖、池塘养殖等模式,拓宽产业链,逐步形成苗种繁育、参苗养殖、海参初加工和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运营链。未来实行线上天猫、淘宝等旗舰店和线下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蓬安源成品参”“蓬安源牌刺参饲料”连锁店两手抓,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更好的创造“蓬安源”品牌价值,为全市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源样本。

责任编辑: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