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对外开放做好“平台、产业、环境”三篇文章

2020-05-23 18:23: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23日讯 对外开放一直是烟台的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近年来,烟台依托多个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着力做好“平台、产业、环境”三篇文章,为烟台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多个国家战略落地大门越开越大

  近年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国家级中韩产业园、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招商产业园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在烟台落地,为烟台对外开放提供了强劲支撑。

  从1984年引进第一笔外资算起,烟台已经累计吸引99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余家外资企业来烟投资兴业,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89个,累计投资近400亿美元。烟台外贸进出口从开放之初的0.24亿美元起步,到去年烟台市进出口2907亿元,占全省的14%,居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27位。现在,全国每实现100元进出口,就有1元来自烟台。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烟台与沿线全部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359家烟台企业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585个项目。对日韩合作历来是烟台的优势,烟台是我国最靠近日韩的城市之一,是日韩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登陆地,目前已累计引进日资韩资项目5000多家,对韩贸易额占山东省的1/4强。

  开放载体更强 成绩单更“靓”

  园区是烟台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主阵地,烟台市现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13家,其中国家级园区4家,烟台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8位。烟台市内所有县域均有省级以上园区分布,各级经济开发区以占全市近10%的土地面积贡献了烟台市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的实际外资和80%的外贸进出口。2019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2413亿元。

  烟台还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9个,聚集了蓬莱国际机场、烟台港、环渤海高铁、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设施及功能区。烟台港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货物吞吐量4.4亿多吨,烟台国际机场旅客有175条航线通达海内外75个城市,到韩国飞行时间1个小时,到日本2个小时,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

  做好三篇文章助力经济腾飞

  做好“平台”文章。烟台正在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四园两区”。“四园”就是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中德新材料产业园。其中,国际招商产业园将滚动推出30平方公里净地面向全球招商,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3300亿元,成为国际一流高端产业招商先行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两区”就是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和保税港区。建设自贸片区,是烟台市继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之后,迎来的又一重大开放机遇,烟台对外开放正式进入“自贸”时代,这将是创新最活跃、开放最有活力的一片区域。保税港区去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14亿元,今年4月份刚刚得到国务院批复转型综合保税区,将为烟台对外开放带来一批含金量更高的政策。

  做好“产业”文章。烟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工业实力强、服务业发展快、海洋经济有特色,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高端化工、黄金冶炼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数字创意等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烟台的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被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围绕这些产业优势,烟台着眼世界前沿,“专人、专门、专注、专业”开展“双招双引”工作,2019年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105场,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00个,烟台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385亿元、增长26%,实际使用外资19.4亿美元、增长15%,均创历史新高。

  做好“环境”文章。烟台是世界银行评定的中国投资环境6个金牌城市之一、连续七届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连续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全国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第4位,烟台市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理”,市级涉企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容缺受理,优质的营商环境、一流的政府服务是烟台对外开放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烟台自贸片区获批以来,市级累计下放760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出了中日韩跨国审批改革、涉企审批“自我声明制”、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一体化退税(费)改革等11项制度创新案例。(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孟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