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警惕保健品市场消费

2020-01-22 19:3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2日讯(记者 管晓慧)近年来,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被所接受,保健品消费则成为许多老年人的选择。然而当前的保健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对于保健品的看法也存在误区。

  今年6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防范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公益广告,该广告围绕“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核心理念,引导全社会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明白消费,切实提高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的意识。

  一些保健品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使出花样繁多的推销手段。根据对全年投诉情况的分析,常见的有以下五种非法宣传陷阱:

  “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消费提示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要谨慎参加在酒店、影院或其它场地举行的非正规推荐或讲座推销活动,防止掉入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

  一要理性对待商家宣传,对聚众推销活动做到“不相信,不传播,不参与”。

  对诸如健康讲座、免费检查等聚众宣传活动,不要盲目参加,也不要轻易向对方透露自己的住址和电话。

  对活动举办方借机推销保健(用)品的行为,更要特别谨慎小心,毕竟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老年消费者应注意抵制身边突如其来的诱惑,不能轻信商家的效果宣传,更不要被商家的“优惠”承诺所迷惑。

  二要认真查验产品信息,认准认证标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察看清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是否标注齐备,而且要评估宣传或使用说明信息是否真实可信。购买时须认准保健食品“小蓝帽”标志、批准文号,可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查询产品真伪。

  三要要保留好购物凭证,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积极维权。

责任编辑:孟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