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 | 领跑前行——“三核引领”的烟台作为

2019-12-20 09:56:00 来源:凤凰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20日讯 编者按: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取得了瞩目成绩。

  进入新时代,山东更是以奋发姿态,锐意改革,迎难而上,勇当全国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排头兵。

  百舸争流逐浪行。在全国新一轮的发展大局中,山东的主动担当和创新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凤凰网山东年终特别策划《凤观齐鲁2019》深度报道系列——“这就是山东”,推出系列深度报道,讲述山东发展故事,展现山东发展成绩,传递山东发展信心,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充满活力的新山东!本期推出《领跑前行——“三核引领”的烟台作为》,聚焦烟台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不断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彰显出的“三核引领”的烟台作为。

  北纬37 º,黄渤海之滨,有座依海而筑的城市,它历史厚重,又充满活力,它就是烟台。

  烟台因港而生、因工而强、因创新而兴。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强势崛起。

  在被列为“三核引领”和获批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后,烟台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不断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充分彰显了“三核引领”的烟台作为与烟台力量。

  瞻望烟台未来,一座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制度创新——

  动能转换新动力

  烟台是时代的眷顾者,最早乘坐上国家改革开放的列车,成为中国北方经济的“黑马”。30年间,始终与济南你追我赶,轮番扛起山东地方经济“亚军”的大旗。

  繁荣的背后,也不难发现,烟台最大的动力和优势是改革开放,最大的“短板”和制约,则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

  执掌烟台“帅旗”的市委书记张术平,在对烟台发展状况进行全盘“问诊”后,一针见血地指出,“烟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实现在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实现在省内‘保三抢二争一’目标,关键要推动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创新与突破。”

  张术平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制度创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快速、精准、高效的创新型政务服务模式。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烟台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决定、优化营商环境再造流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这些沉甸甸的“改革新政”,既有宏观原则目标要求,又有微观加快发展具体方案;既囊括开放高水平提高,又囊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清晰而坚定的“制度构建革命”,让改革于法有据、让发展有章可循,开创了“烟台制度”新境界。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就是要抓住流程再造这个‘牛鼻子’。”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说。烟台对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学习借鉴国内20个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围绕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自贸试验区等5大领域50个管理服务事项简政放权。创新建立极简审批、容缺审批、一证准营等9大制度,推进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多证合一到45证合一。跑一次腿、进一扇门、交一次件,开启了优化服务“新引擎”。

  “‘烟台一手通’服务品牌,提高了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烟台大数据局副调研员王晓光告诉凤凰网山东,烟台政务服务“总门户”,摁下为民服务“快进键”。涵盖16个服务领域,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合计接入总事项达1400多项,已归集了33个单位222类13.5亿条政务数据资源,完成了基于为民服务的政务信息整合,基本消除了困扰烟台近20年的政务“信息孤岛”“数据烟囱”。

  顺乎人心大势的创新方案,使烟台步入全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源。

  获批自贸区——

  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

  2019年8月底,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成立。至此,烟台已形成以国家级烟台开发区为龙头、14个省级园区为主体、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庞大“矩阵”。从烟台开发区打下第一根建设木桩,30多年来,各类园区已成为烟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无论是经济总量、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还是增长速度、运行质量,都占据重要前沿位置,为烟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和示范引领。

  依照国家战略、功能定位、产业特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探索体制机制新路径,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烟台市委“一班人”经过充分酝酿和对大势的准确把握,推动全市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在全省率先“试水”。

  烟台开发区敢为人先,打破体制机制禁锢,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模式。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深化“大部制”整合、扁平化管理,积极稳妥剥离社会职能,推动管委会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自由贸易试验等主责主业,实现“瘦身强体”、精简高效。整合相近职能、归并分散职能、集中同类事权,内设机构压减1/3,经济管理服务部门占机构总数的65%,建立起“大经济”“大招商”“大建设”“大审批”“大执法”管理架构,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实现了效能提升、发展提速。

  龙口开发区探索实行企业运营“区中园”,培植、吸引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参与“区中园”建设运营。目前,道恩集团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龙口港临港工业及物流园、南山航空材料产业园已具规模,展现出勃勃生机。招远开发区开展了扩区、内设机构调整、职员制改革、社会事务剥离等改革,将原8个内设机构封存,设置2局4部1公司;干部队伍进一步精炼,包括领导干部共61人,承担了过去近120人的工作任务,发展活力动力明显增强。

  各园区结合实际,大胆尝试并形成“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基金、+协会”等多种模式,有效推动了“双招双引”、产业培育。目前,各园区从事“双招双引”和项目服务人员均超过1/2,除掉了与开发区主责主业不相称的事务负担,回归本位,轻装上阵。

  “端掉分配制度‘大锅饭’,建立差异化薪酬制度,激发出干事创业活力。”年轻的烟台市长陈飞说,“放开搞活薪酬,就要为‘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烟台提出园区薪酬总额与经济发展、税收增长、辐射带动作用等直接挂钩,按不超过当地同条件机关工作人员收入的2倍来掌握;对特聘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园区吸引高层次人才真正放开了手脚。

  培植新兴产业——

  “三核引领”作为不断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烟台市长陈飞如此定义新兴产业的地位。

  近年来,烟台着眼世界前沿,组织专业化团队,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数字创意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制定出台了《烟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三年培育计划》,完善顶层设计规划和20多项含金量高的产业政策设计,推动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致力于把烟台打造成世界新兴产业“创新谷”、中国现代产业新城。每年安排10亿以上财政资金支持,仅去年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兑现创新奖励及补贴2.3亿元。

  同时,烟台把高端人才引进作为集群发展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引进高端人才的“双百计划”。即在5年间,引进100名高端创新人才和100名高端创业人才。目前,烟台创新人才聚集,有院士3名、柔性引进院士62名、国家特聘专家154名、山东泰山人才222人、烟台市双百计划279人。

  比如,泰和新材依托现有研发平台,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跨国公司合作,筹备建设立足烟台、服务全国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该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先后填补氨纶、间位芳纶、芳纶纸、对位芳纶4项国内空白,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绿叶集团5个产品在美国和欧盟进入临床不同阶段,其研发的抗精神病药物,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新药;荣昌制药从“肛泰”起家,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个申报临床的ADC新药;隽秀生物公司研发的可降解人工韧带及神经修复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将有效打破欧美国家的垄断……在这些行业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烟台制造业经济中技术力量最强、产品科技含量最高、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烟台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更多大型投资机构的关注。目前,美国通用、德国林德、日本三菱、韩国斗山等103家世界500强企业,又在烟台开展投资合作273个项目;中科院、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创新中心等40多家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纷纷来烟洽谈合作。烟台引进建设了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累计搭建省级以上创新中心295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平台支持。          

  潮平海阔,风帆高扬,“三核引领”之一的烟台作为不断,成为引领全省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而秉承一以贯之的改革创新精神,烟台大步向前,书写着更为壮丽的美好画卷……(来源 凤凰网)

责任编辑:孟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