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台频道 > 文化 > 正文

打造文艺精品,烟台正当其时

2023-09-06 11:18:58 来源:胶东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烟台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传播推介的烟台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以创作文艺精品的方式宣传推介烟台?烟台有没有自信用文艺的力量助力“冲刺过万亿”?烟台有没有底气将文艺事业推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9月3日,烟台市召开“打造文艺精品 提升城市影响力”研讨会,来自各地各界别的全国优秀文艺家代表、烟台文艺界专家学者代表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一场艺术研讨,一次思想碰撞。整整一天时间,十余位文艺界大咖建言献策,大家深入交流后,一致认为,创作文艺精品,需要“身入”“情入”“心入”,打造文艺精品,烟台正当其时。

 “身入”:这里人文自然资源丰厚

  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烟台,丰厚的人文自然资源是创作“身入”的不竭源泉。

  这里,拥有弥久丰厚的史前文化、莱夷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八仙过海的传说、徐福东渡的记载、秦皇汉武寻仙的故事家喻户晓,是著名的京剧之乡、鲁菜之乡、书法之乡、武术之乡。

  这里,孕育出稷下学宫中最具影响的学者之一淳于髡,游珠算盘发明者徐岳,道教全真派主要创始人丘处机,民族英雄戚继光,训诂大家郝懿行,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爱国华侨、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北方领袖和舵手徐镜心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底蕴丰厚,英雄人才辈出。

  这里,是北方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东西方文明的邂逅牵手,使这里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后,著名的“胶东模式”也在这里诞生。在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烟台曾两度走到了全中国开放和改革的最前沿。

  这里,有着优美的山海风光。“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江北黄山”天崮山、“中国书法名山”云峰山名扬海外。星罗棋布的长岛、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在1000多公里的黄金岸线上逶迤蜿蜒。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更以“丹崖雄俊”的英姿傲视沧海近千年。

  时光的齿轮转到近现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烟台建立起胶东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了胶东第一个县委。抗日战争时期,烟台诞生了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胶东第一个根据地,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

  烈士郑耀南、王文、理琪,《地雷战》塑造的海阳民兵英雄群体、孤胆英雄杨子荣、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等,用鲜血、汗水和智慧写就了一则则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解放战争时期,唐和恩一支竹竿支援前线的故事展现了烟台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坚定跟党走的忠诚和决心。

  改革开放后,烟台涌现出“最美航天员”王亚平、“最美女孩”刁娜、“感动中国”老人刘盛兰、“时代楷模”李登海、“全国劳动模范”冷晓燕等一批先进楷模。

  这些,都是烟台独特的、有深厚底蕴的人文自然资源,是烟台熠熠发光的金字招牌,更是烟台文艺精品创作的底气。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万松浦书院名誉院长张炜在会上所说,“烟台是现代的、开放的。这样的文化符号应该长远地送往全国,送往国际。”

 情入:这里文艺发展基础坚实

  “共情”,是艺术创作的最大宝藏。从古代到现代,烟台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艺人才不断涌现。这会让现在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找到艺术共情。

  国家一级作词、专业技术二级、齐鲁文化名家、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曲波表示,“一个城市需要在每个历史节点都推出具有时代里程碑符号意义的艺术作品。”烟台做到了。

  这里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创作。拥有清代著名诗人宋琬,他与安徽宣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著名作家杨朔创作的《荔枝蜜》等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冰心将烟台称作她的“灵魂故乡”;著名作家峻青创作的《党员登记表》等作品,为中国青年一代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传统教材;作家曲波创作的《林海雪原》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京剧;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被誉为烟台文学史上的“丰碑式”人物。

  这里有洪钟大吕的曼妙音符。作曲家、剧作家慕柯夫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军歌《要打歼灭战》《加油练兵歌》等在连队中广为传唱;现代音乐家安波是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有“小调大王”之称,以陕北民歌《打黄羊》的曲调填词创作的《拥军花鼓》和秧歌剧《兄妹开荒》,成为延安秧歌运动中最受欢迎的曲目。

  这里有丹青妙手的笔墨横姿。画家慕凌飞尤擅画虎,所作形神兼备,气势动人;画家王天池拜齐白石为师,一生致力于花卉鱼虫的创作;画家王仙圃就学于吴镜汀门下,为推动黑龙江国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画家王式廓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草图起稿工作,创作的油画《血衣》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经典艺术作品之一。

  这里有入木三分的挥毫劲挺。书法家孙墨佛与南派著名书法家苏局仙齐名,有“南苏北孙”之说;书法家丁佛言在书法、篆刻、古文字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其忧国忧民的情怀、鼎故革新的气魄、勤俭廉洁的品格,始终为世人所敬仰,被当时《大公报》评价为“一代之范”“鲁之灵光”。

  这里有名角荟萃的连台大戏。京剧从1898年光绪年间“关东班”进入烟台到现在,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彼时的烟台是名角荟萃、票友众多的重要“京剧码头”。

  剧作家、戏曲理论家马少波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戏剧家虞棘创作并主演了第一个京剧现代戏《骂汪反顽》,在胶东影响极为广泛;戏剧家栾少山编写出版的京剧《明末遗恨》、快板书《刘兰香》,受到当时胶东艺术界好评;剧作家、小说家海默,延安时期是鲁艺文工团团员,与安波创作的歌剧《兵》受到部队嘉奖,立甲等功。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烟台的文艺创作在山东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共情”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激发文艺创作的热情,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文艺精品。

  心入:这里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良好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为全力创作文艺精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烟台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提到要重塑烟台文化形象,推出更多精品佳作,这为艺术家们能够踏实创作,“心入”生活吃下“定心丸”。

  “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烟台能够拿出更大的精力和热情研讨艺术创作,关注艺术创作跟城市影响力的关系,我觉得在全国是很少见的,这也体现了烟台的文化情怀。”资深戏剧制作人、策划人,研究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洪业的发言引起共鸣。

  会上,优秀文艺家代表将自己的感悟毫无保留地展现。他们表示,歌咏烟台,要用更多的文艺作品表现烟台壮美山河、风土人情、典型人物事迹、经济社会发展优异成绩,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出来,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积极引领社会审美,弘扬主流价值,充盈人民精神生活。

  推出精品,要用过硬本领、艰辛付出,在创作全过程全链条反复打磨,不断追求更高质量、更高品位。在文艺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同时,把烟台也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创作要更多地与现代传播技术相结合。5G技术、4K航拍技术、VR 全息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推进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变化和契机,催生出大批新兴的文艺种类,文艺创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紧跟时代步伐,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要在原有思想和技艺之外,与时俱进努力吸收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让艺术与科学结缘,让技术更好为艺术服务。要适应网络传播特点,多用年轻群体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文艺创作,用碎片化方式将优秀文艺作品传播出去。

  一部文艺作品带火一座城的案例屡见不鲜,成为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有效手段。但文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精品的创作过程尤甚。这不仅考验着创作者的历史担当和精神境界,还要求创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把思考伸向时代需求、群众希望。

  研讨会在头脑风暴的同时,也向更多的热爱烟台的艺术家们发出邀约:一起为烟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文艺力量。(来源 胶东在线)

责任编辑:管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