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台频道 > 文化 > 正文

烟台理工学院闻潮社会调查实践团走进烟台栖霞

2021-03-23 17:1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23日讯(记者 管晓慧 实习记者 赵家成 通讯员 黄雯嘉 班誉瀚)3月20日,为探寻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烟台理工学院闻潮社会调查实践团来到烟台栖霞,通过造访非遗传承人、感受非遗文化,展开为期两天的社会调研活动。

  一纸一剪 传承非遗文化

  3月20日下午,在烟台栖霞庄园街道万达社区书记主任于春香和社区工作者户秀娟的带领下,实践团见到了剪纸传承人刘淑霞。刘淑霞老师向实践团介绍了烟台栖霞剪纸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与传承创新,为大家展示了优秀的剪纸作品,并讲述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

  

  刘淑霞老师在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烟台栖霞剪纸作为胶东剪纸的一个重要流派,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发展为可供欣赏的艺术品。如今,剪纸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面旗帜,已经走出国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剪纸的传承与很多中国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口传身授,师徒相承,对人的依赖性较强,这就导致其传承方式较为单一。刘淑霞表示,虽然现在学习剪纸的年轻人很多,但真正坚持下去的人很少,技术精湛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希望学习非遗工艺的人能够沉心静气,专注做好眼前的事,从而将剪纸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而后,在刘淑霞的指导下,团员们亲身体验了剪纸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非遗工艺的乐趣和独特魅力。团员们表示,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身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该投身到非遗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去。

  实践团团员们学习剪纸工艺

  一揉一雕 助力非遗经济

  3月21日上午,闻潮社会调查实践团来到烟台栖霞民间文艺家协会,胶东大饽饽非遗传承人于志娜向团员们介绍了花饽饽的历史文化、制作过程、传承创新以及产业化进程。

  于志娜老师向团员们介绍花饽饽

  胶东大饽饽作为胶东地区非遗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和面、发面、揉面、捏形、雕刻、锅蒸、上色等过程呈现出不同寓意的造型,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节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胶东大饽饽因其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与较强的节日庆典属性,在向商业化转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不同造型的花饽饽

  在烟台栖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志娜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饽饽作坊,通过招收学徒、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制作工艺,将非遗工艺与现代经济相融合,推动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她表示,要想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单凭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未来更多的人通过这一产业模式,助推非遗经济发展,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

  据悉,通过发展非遗产业,烟台栖霞当地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提高了城市知名度,而且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文化产业的链式发展。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民俗记忆,是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未来,闻潮社会调查实践团将不断走在探寻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上,唤起当代青年们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担负起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责任编辑:曲成果
新闻关键词:剪纸花饽饽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