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台频道 > 文化 > 正文

中医学子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黄县柳条膏制作技艺”之旅

2021-02-18 17:4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8日讯(记者 管晓慧 见习记者 刘芳良)2021年1月1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回乡看齐鲁”的“柳条新语调研团”,来到位于山东省烟台龙口市的新世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拜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县柳条膏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邢延安先生,开启了一段探寻胶东地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程。

左二为“黄县柳条膏制作技艺”传承人邢延安,右一右二为山东中医大学学生

  百年“柳条膏”  造福一方人

  《老黄县》一书中便有关于“黄县柳条膏”历史的记载。

  话说是在晚清时期,黄县城南的王云溪喜交武林狭义之士。某年,一江湖名流避难投奔王云溪之处,因感其食宿相助,遂以四种秘方相赠,柳条膏即为其中之一。

  柳条膏的主要由马钱子、川乌、草乌、乳香、没药、木鳖子、蜈蚣、桑枝、槐枝、柳条、铅粉等止痛、消肿生肌的药物组成,主治跌打损伤、火烧水烫、疮痈疔毒等病症,有很不错的疗效,深受患者的欢迎,因而生意兴隆。

  黄县柳条膏是王氏家族世代相传的秘方,他们始终秉持三个信条:药材不齐不生产、火候不好不出手、膏药不洁净不能卖,再加上经营有方,为人诚实守信,所以柳条膏经年不衰。

  1956年,公私合营,王氏家族的后人王庆臣将柳条膏的秘方无条件贡献给国家,由黄县药材公司继续生产。自此“黄县柳条膏制作技艺”也由家族传承变为国营企业传承。

  在柳条膏百年的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一份属于胶东人的仁义和豪爽、耿直与智慧,柳条膏能够流传百年,除了它本身的药用价值,更多的是它背后承载的属于文化内涵和力量:为医精诚仁德,为商诚信纯正。

  困境不言弃  浴火重生来

  在调研团与非遗传承人邢延安先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柳条膏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困境。

  在2002年,国家要进行药品认证,去做这件事需要投下很大的成本,如果花了钱,认证还没有办法通过,那么投入的资金就打了水漂,也无法同用心扎入认证工作的员工交代。但如果不做,那么祖辈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可能就要永远遗失了,就再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柳条膏”是什么,也不会有人知道它背后的这段有趣的历史。纠结再三,邢延安决定,不能让祖辈的遗产就这样丢在自己的手里,所以下定决心,不管投入多少,一定要通过药品认证,也算是给自己内心一个交代。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多方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柳条膏的国药标准字号。

  之后,柳条膏以他蓬勃的生命力继续发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建立标准化车间和药材生产基地,并且成功申请了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柳条膏,也让黄县柳条膏和黄县柳条膏制作技艺有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在柳条膏生产车间参观调研

  柳条依依然  中医学子情

  “柳条新语调研团”在结束了这段探寻之旅后,也不免心生感触。随着西医的兴盛,因为抗生素的使用和静脉输液技术的盛行,人们在遇到疮痈疔毒、水火烫伤等问题是也不会首选购买柳条膏,这使得柳条膏在重生之后又经历了一个落没的时期。

  但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扶持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随着国家的强盛和人民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升,大家对于自己本土文化的认可度也随之提升,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意味着一个新的春天的来到。

  邢延安先生对于年轻的中医药学子也表示了希望和寄托:“未来中医药的事业发展的担子是扛在你们肩上的,现在一定要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多读经典,学得透彻才能用得熟练,希望你们有朝一日都能成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