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台频道 > 文化 > 正文

芝罘绒绣:百年传承的艺术瑰宝

2019-06-18 10:39:00 来源:水母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绒绣,被誉为“针尖上的油画”,烟台开埠后传入,1894年成立了第一个绒绣加工厂。芝罘是绒绣的发源地,芝罘绒绣又称绒线绣花,是将不同颜色的优质羊毛绒线运用拼接、拼色和多变的针法,巧妙地将形、色、神、光等元素融合绣制在特制的布上,连缀成各种复杂漂亮的图案。

  1886年,芝罘民间艺人董泰绣出了第一幅中西合璧的精美绣品《王后出巡归来图》,标志着芝罘绒绣的诞生。作品中的主人公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王后很欣赏这幅作品,立即决定将其收藏于英国王室,并对芝罘绒绣精湛细腻的针法赞不绝口。目前,这幅作品仍在英国皇家博物馆展出。20世纪初,欧洲各国纷纷在烟台开设洋行,开展绒绣的大宗出口加工业务。抗战前夕,芝罘绒绣产品的年出口额曾高达上百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有20多万人参与绒绣制作,呈现出“街街晾锦,家家织绣”的繁荣景象。130多年来,芝罘绒绣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刺绣工艺的同时,结合西方美术与写实逼真的特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被赞为“针尖上的油画”。

  承载着祖母董泰的绒绣基因,许若愚老先生将绒绣技艺推向巅峰。周恩来总理曾夸赞许老先生的作品“比画还生动,表现力厚实,堪称无名英雄”。由许若愚先生牵头创作的《东海日出》和《祖国大地》,分别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和毛主席纪念堂,奠定了芝罘绒绣在全国的重要地位。20世纪七八十年代,烟台绒绣生产发展进入新的高潮。1979年,烟台绒绣在全国人像绣评比会上名列前茅,获轻工业部颁发伟人肖像绣许可证书,1983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1986年、1987年连续两次获美国地毯协会优秀产品证书,1988年获全国绒绣产品质量评比第一名,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志娟老师是许若愚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她的绒绣作品《贤明带来和平与丰收》,荣获2011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目前,烟台绒绣多次被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秉承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芝罘区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内涵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芝罘绒绣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芝罘绒绣作为中西合璧特定技法的工艺制品声名远扬,并成为中西方传播与融合的典范,2016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孟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