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台频道 > 健康 > 正文

烟台毓璜顶医院姜爱华:引领“舒适化”医疗新跨越

2019-06-21 15:4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烟台6月21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我国不仅是胃癌高发大国,还是胃癌死亡大国。每年有近70万人确诊胃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晚期。事实上早期胃癌不难诊断,治愈率也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与很多病人因害怕不适和疼痛而放弃胃肠镜检查有关。

  烟台毓璜顶医院西区麻醉科姜爱华主任告诉记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完全可以通过麻醉做到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就像“睡了一觉”。类似这样的检查或操作还有: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无痛分娩、无痛取卵术、无痛拔牙等,都是在麻醉下完成的,这种方式无论是在早癌筛查还是治疗方面都意义重大。“舒适化”正成为医疗发展的主旋律。

姜爱华(左一)为患者手术实施麻醉

 

  舒适化医疗大势所趋,意义非凡

  在人的潜意识里,生病去医院就意味着疼痛的不可避免。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大众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健康问题,愈加追求舒适幸福的人生。人们对疼痛的排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舒适化医疗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未来医疗发展的主要目标。

  据姜爱华主任介绍,舒适化医疗,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享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舒适,帮助患者消除不适和疼痛,减少并发症,给予患者安慰、缓解焦虑,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传播希望,从而使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感、无痛苦感和无恐惧感。舒适化医疗同时也强调医护人员的舒适,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利于患者的康复。

  舒适化医疗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患者的护理、临终关怀、无痛诊疗、围术期舒适管理和疼痛管理等。其意义非凡,以胃癌为例,我国早期发现胃癌的患者,只有差不多10%。而我们的邻国韩国,60%的胃癌都是在早期发现的。日本早期发现胃癌的数字竟然达到了80%。究其原因,姜爱华主任表示,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的防病理念和无痛筛查的大力推广。日本40岁以上无痛胃肠镜检查是每年必查的常规体检项目,有效地扼住了胃癌的“咽喉”。

  舒适化医疗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及其迅速。记者了解到,卫健委2018年《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里特别提出:加强手术室外麻醉与镇痛,在保障手术麻醉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对舒适诊疗的新需求。优先发展无痛胃肠镜、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等诊疗操作和分娩镇痛。

  而烟台毓璜顶医院作为省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目前正大力推动舒适化医疗,主要立足于无痛胃肠镜、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分娩镇痛三个方面,医院主管领导大力支持,人力物力以及医疗设备都已具备,并且很快麻醉科将开设麻醉门诊进行无痛诊疗前的评估。麻醉医师通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药物,即可使患者在手术、检查或诊疗的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愉悦和舒适,不再惧怕痛苦,享受舒适医疗。

  “无痛三项”,竟然可以如此轻松

  “已经结束了?感觉从没这样放松过。”刚刚在毓璜顶医院胃肠镜室做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张先生带着些许睡意吃惊地说。醒来后的他仿佛对刚才的检查过程有些意犹未尽,还开心的告诉记者,刚才这一觉是这些年他睡得最好的一次。

  为什么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会倍感放松?姜爱华主任告诉记者,无痛胃肠镜是在普通胃肠镜检查的基础上,先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迅速进入镇静、睡眠状态,在毫无知觉中完成胃肠镜检查,并在检查完毕后迅速苏醒全程无痛苦,特别适合心理紧张、胆怯的患者。

  “患者就像做了一个梦,还是一个美梦。” 采访中姜爱华还告诉记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检查的耐受性;检查过程中会有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全程参与,科室配备了完善的监护和抢救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同时观察患者的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还可以在无痛胃肠镜下进行治疗。在检查的过程中,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消化道出血、息肉、溃疡、狭窄等疾病,对各种胆胰疾病都可以进行多种微创治疗。患者对整个检查无记忆、无痛苦,更能配合医生完成检查;检查时间短,不计算检查前的准备时间,从开始到结束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结果更精确,由于麻醉状态下胃肠蠕动减少,更便于发现细微病变,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目前,无痛胃肠镜已经成为消化道早癌筛查及治疗的首选。

  记者了解到,无痛胃肠镜目前是烟台毓璜顶医院将大力开展无痛诊疗的三个项目之一,另外两个是无痛纤维气管镜与无痛分娩。

  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支气管镜诊疗是一种刺激强度大、低氧血症发生率高、患者不适感强烈的操作,不良刺激及心血管反应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如今开展的无痛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使气道肿瘤,气管狭窄,哮喘以及严重肺气肿等患者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消除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焦虑与痛苦感及再次诊疗的恐惧感。治疗结束苏醒迅速,提高了患者对支气管镜诊疗的接受度,最大限度降低诊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及意外风险的发生,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而“无痛分娩”最早起源于国外,至今有100余年的历史,目前它在国外已经应用很普遍了,美国分娩镇痛率>85%,英国>90%。国内很多医院均已开展无痛分娩,有的已经占了顺产的30%~40%的比例。姜爱华介绍,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麻醉医师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产妇可以根据疼痛的程度,通过镇痛泵自我控制给药(麻醉医师已经设定好了每小时的限量,不必担心用药过量),镇痛泵可以持续使用直至分娩结束。这种无痛分娩法是目前各大医院运用最广泛、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可做到完全无痛,尤其适合于重度产痛的产妇,并随着新的给药方式--CSEA和PCEA技术的出现及新的药物---罗哌卡因的出现,提高了分娩镇痛效果,对母婴和产程几乎无任何影响。

姜爱华看护患者麻醉苏醒

  麻醉科医生昂首踏上历史舞台

  显而易见,以上所述的各种无痛技术,都与麻醉密不可分。麻醉科医生在即将来临的“无痛”时代,也必将扛起领军旗帜。但在此之前,大众又对麻醉科医生了解多少?也许在人们的眼里,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的事情。其实一台成功的手术,从幕后功臣到幕前治疗,正是因为有了麻醉医师的保驾护航,病人才能平稳度过手术最危险阶段。

  来自蓬莱92岁高龄孙大爷在进食排骨及糯米年糕后食道梗阻,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紧急转送到毓璜顶医院。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决定在全身麻醉下于电子胃镜下行食管异物取出术。

  考虑患者高龄,长时间未进食且合并心肺等基础疾病,手术将给患者带来巨大风险。此时距出现食管异物已过去7天之久,如不尽快解除食管的梗阻,患者无法恢复正常饮食,嵌顿时间越长,食管缺血、水肿甚至食管穿孔的风险越大,对于一名92岁的高龄患者来说生命已受到巨大威胁。

  麻醉医师成了挽救这名患者的关键。没有麻醉科医生搭建平台,再高超的医生也无用武之地。

  怎么办?姜爱华同张庆凤副主任医师亲自为患者制定麻醉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30多年的麻醉经验,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台手术,毓璜顶医院心内科、耳鼻喉科及重症医学科多学科会诊协助诊治。耳鼻喉科、消化内科携手攻关,麻醉医师密切注意手术进展及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最终食管异物成功取出,无食物残留,无食管粘膜损伤。手术结束后患者意识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在场所有人如释重负。术后送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抗炎、抑酸、补液等对症治疗,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第三天即康复出院。

  像这样的情况,姜爱华自从事麻醉事业以来,几乎每天都在面对。她的微信运动记录里,每天都是一万六七步,全部都是在病房穿梭累计的步数,她风趣地告诉记者,自己根本不用刻意健身,因为手术一台接一台,麻醉医师必须疾步如风,处理与麻醉有关的各种大事与细节。

  姜爱华告诉记者,麻醉科医生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基础,包括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内容,这样的交叉融会才能打造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师。麻醉医师除了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要管理好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在美国,麻醉医师一直是平均收入最高的医生,因为大家对麻醉学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很高,大家了解麻醉学科和麻醉医师的工作。而目前国内则缺乏相应的了解和认知度。

  麻醉科是实现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毓璜顶医院麻醉科人才济济,团结协作,心有灵犀。多年战斗在一线,他们所展现的高超技能挽救了无数生命,医德医风更是让患者由衷钦佩。毓璜顶医院正是因为有了麻醉科的整体实力担当,与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在持续推动“无痛时代”的跨越发展,试想一下,未来面对治疗疾病再也不用担心疼痛,麻醉医师完全可以在手术前后让患者毫无痛感,大大缩短住院时间,甚至当日就可以出院。来到医院就像来到宾馆一样轻松,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

  麻醉科医生正昂首踏上历史舞台,随着大众对他们的认知与认可,“无痛时代”,指日可待。

烟台毓璜顶医院西区麻醉科主任姜爱华

  个人简介:

  姜爱华,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西区麻醉科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赴日本千叶省医院学习,2015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研修学习。从事临床麻醉工作30余年,倡导精准、舒适化麻醉,推广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技术、无痛气管镜技术。引领推动加速康复外科(ERAS)麻醉理念,推广“复合全麻+”技术、围术期体温管理、体位管理、超前多模式镇痛等技术,发表麻醉专业论文30余篇,发表日文论文5篇,SCI 6篇 ;《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异氟醚靶控吸入麻醉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腔镜手术麻醉学》、《麻醉与舒适化医疗》、《临床外科常见病诊疗学》著作3部。参与《麻醉意外》专著编写工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责任编辑:孟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