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台频道 > 健康 > 正文

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专家耿冬梅:以精进之心赢得生命希望

2019-05-17 15:0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烟台5月17日讯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癌症,一个与痛苦、绝望、生离死别紧密相连的词语,在它的面前,灿烂的梦想、幸福的人生、美满的家庭顷刻间便可能会化为乌有。癌症,当下最可怕的疾病之一,在所有人都对它避之不及的时候,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一科副主任耿冬梅却选择迎难而上,她在抗癌战线上奋战了整整27年,9855个日日夜夜里,这位51岁的女专家以慈悲的胸怀、高超的医术呵护着一个个惊恐、疲惫的生命。很多患者视耿冬梅为救命稻草,而她却像一棵大树,静静地、扎实地、坚定不移地守在那里,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之地。

  

  不舍昼夜 肿瘤医生的时间属于患者

  上午10点,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一科医生办公室里挤满了人,患者与家属把医生团团围住,急切地询问着病情。在这个不到30平米的空间里,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写满了急切与焦虑。耿冬梅坐在电脑桌前细致地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着病情,见记者如约而至,耿冬梅无暇照顾,只能请记者在旁边等候。

  “不好意思,患者和家属的心情都很迫切,不能耽搁太久。”在等候了二十分钟后,耿冬梅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一聊了。作为一名肿瘤内科专家,耿冬梅和肿瘤患者打了20多年交道,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癌症患者特别依赖医生,除了病情之外,吃喝拉撒都要问问,你早一分钟给他解答,他可能就会多一分钟的安慰。”耿冬梅告诉记者,之所以把采访时间定在上午10点,就是怕早上工作太忙,耽误了采访。

  作为烟台市癌症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承担着烟台及周边地区癌症诊断与治疗工作。目前,肿瘤内一科有90张床位,常年处于满员状态。为了能及时给予患者治疗,耿冬梅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如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996”工作制对于耿冬梅和同事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求。

  “我每天早上7点出门,如果有手术晚上7点左右才能回家,周六周天几乎不能休息。所以我和同事开玩笑说我们是‘777’工作制。”耿冬梅每天从走进医院的那一刻起,几乎就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查房、下医嘱、手术,她如同一个陀螺不停地在患者、家属、病房之间来回旋转,每天步行都要万步以上。

  “其实不光是我,我们病区的每位同事都非常辛苦,作为一名肿瘤医生,你面对的疾病是最棘手的,你的患者甚至是九死一生,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用的。”作为一名肿瘤专家,耿冬梅的生活已经与患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患者有需要,随时打电话咨询,而为了更方便与患者沟通,耿冬梅还建立了一个患者微信群,平时只要有肿瘤宣教知识、优惠政策及合适的临床试验,她都会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

  “医生的压力特别大,因为自己的工作关乎生死,我们其实也想睡个懒觉、也想陪陪家人孩子,但抗癌就像一场战争,癌细胞不休息,我们就必须24小时在线,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有更多的希望。”谈到工作的辛苦,耿冬梅很实在,她告诉记者,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忙碌与责任,因为在生命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心怀敬意。

  

   医生的精进 为患者必须追求卓越

  对生命的敬意是记者采访耿最真切的感受。作为知名肿瘤专家,耿冬梅对于职业的态度始终是严肃的,在她的工作字典里没有将就、没有似是而非、更没有搪塞敷衍,很多人把精益求精作为一种极致,但耿冬梅却把追求卓越看做一名医生最基本的素质。

  “目前我们并没有攻克癌症,我们在这场战争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你不能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极致,那就等于泯灭了患者生的希望。”耿冬梅坦言,医学是一门科学,并不是神学,虽然不能挽救所有人的生命,但医生却有责任最大限度的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给予患者希望是支撑耿冬梅和同事们在抗癌道路上不断向前的源动力,为了将最好、最规范的治疗用于患者,肿瘤内一科的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在学习,从每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到诊疗规范学习,再到参加国内外的医学会议,可以说在肿瘤内一科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像一块海绵,无论多忙、多累,只要有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等,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的去吸收。

  由于恶性肿瘤有生长快、易转移的特点,所以,肿瘤内一科收治的多半是中晚期患者,很多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面对绝望的患者及家属,耿冬梅和同事们感同身受,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治疗患者,耿冬梅和同事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烟台毓璜顶肿瘤内科已经成为了山东省重点专科,这意味着,烟台的肿瘤治疗水平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

  “目前,我们科肿瘤治疗有以下优势,一方面我们的治疗手段全面,除了常规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包括经血管肿瘤介入治疗。第二,局部微创治疗也是我们的强项,可以行各部位肿瘤穿刺活检、局部消融、粒子植入及骨水泥成形术,另外,我们和外科有着友好的合作关系,许多不能手术的三、四期肿瘤患者,经过我们术前新辅助治疗成功的进行了手术,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耿冬梅告诉记者,新药的不断诞生,技术逐渐成熟以及新的治疗方法产生,让患者有了生存的机会,癌症就像一个狡猾而强大的敌人,医生只有掌握更多武器,才有能力与它进行搏斗。

  “我们现在可以成熟开展实体肿瘤的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部分介入治疗,让患者有了更多生存的机会。”耿冬梅告诉记者,她曾经接诊过一位80岁的肺腺癌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已经不适合手术。面对绝望的家属,耿冬梅通过规范、科学的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成功让患者生存超过4年,目前仍健在。“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治疗方式日新月异,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集中在如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作为一名资深肿瘤专家,耿冬梅最了解患者及家属需要什么,也最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没有人愿意轻言死亡,面对生的希望,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这是人的本能,也是我在临床这么多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医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延续生命的希望,努力让患者看到明天的曙光。”耿冬梅说。

  把绝望变成希望,这就是耿冬梅与同事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前不久,一位6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不幸罹患乳腺癌,由于羞于启齿,妇女一直向家属隐瞒病情,直到瘤体破裂,散发出恶臭才被家属送到了医院,由于肿瘤已成巨大“菜花状,根本无法手术,老妇人的子女心急如焚。为了能够给患者一次生的机会,经科里多次病例讨论决定为她进行局部微创治疗,首先栓塞住肿瘤供血动脉,让肿瘤没有营养,再行全身化疗控制肿瘤生长,经过规范、科学的治疗,老人的肿瘤明显缩小,“菜花”瘪了并达到了手术标准。从绝望到希望,当拿到检查结果时,老人子女脸上的笑容让科里的每位医生都很欣慰。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患者的背后是家庭,只要人在,这个家庭就是圆满的。”在谈到癌症对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时,耿冬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40岁的胃癌男患者。“当时这位患者是被担架抬进病区的,检查后发现他患有胃癌,同时发现肝转移、胰腺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1.8米多的患者只有90斤,身体十分衰竭,晚期不能手术了。”耿冬梅告诉记者,当时患者的儿子得知父亲的病情后,从遥远的国外放弃学业回国,原本幸福的一家人陷入到了巨大的绝望之中。“我也有孩子,看到那种场景确实很难过。家属愿望很强烈,只要能有用什么治疗方案都接受。患者对我们的信任给了我们巨大动力,科里反复研究了治疗方案,虽然问题很棘手,但大家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耿冬梅精心地为这位患者进行了术前新辅助化疗及靶向,经过四个周期的治疗后,患者肝脏转移灶病灶消失,腹腔淋巴结及胰腺转移灶明显缩小,外科会诊可以手术,成功进行了全胃和胰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

  “在治疗之前,家属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能多活几个月就很知足。得知可以手术后,家属不敢相信,在病床前也能看到笑脸了,这对于医生是一种巨大的鼓舞。术后患者恢复很快,继续行术后辅助治疗,体重已增长到120斤。”耿冬梅告诉记者,一个患者可以击垮一个家庭,而一名医生也可以拯救一个家庭,这正是自己竭尽全力后最大的安慰。

  生命的敬畏 医生与患者是永远的战友

  前几年,一本《医生的精进》在医疗圈引起了热议。在耿冬梅的眼里,所谓“精进”其实就是一种责任,一种医者对于生命的责任。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无论经历多少个黑夜,耿冬梅都没有放弃那颗追求卓越的心,她对生命的敬畏也让自己成为了患者最可靠的战友。

  “癌症是整个人类的敌人,患者和医生就是同个战壕的战友,我们为了同一件事、同一个目标而相识,也因为‘战斗’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有些时候我们会胜利,有些时候我们会失败,但无论结果怎样,只要我们拼过了,生命就是尊严而体面的。”耿冬梅的手机上如今还保留着一位去世患者家属发给她的短信。“虽然没能挽救我妈的命,但我很感谢您对我妈的治疗,让她多活了4年。”寥寥数语,一位家属对医生的感恩之情却显得如此真切与饱满。

  作为一名肿瘤专家,耿冬梅看过了太多次生离死别,但这却更加增添了她对生命的敬畏。虽然不能救回每一个人,但她却愿意用自己全部的学识、全部的热情、甚至是全部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为患者人生最后的旅程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哪怕只是延长一点点时间,或是减轻一点点痛苦,耿冬梅都愿意全力以赴。医者仁心是对耿冬梅最好的写照。

  “我们科许多年轻大夫刚入职时经常会承受不住失去患者的打击而失声痛哭,我年轻时也一样,但现在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患者有质量、有价值地活着。我觉得医生除了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外,更要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更多帮助。”在工作中,耿冬梅会尽量不向患者隐瞒病情,她会试着引导患者坦然接受现实,并积极配合治疗,因为在耿冬梅看来,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都有权利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局面,并为此做足准备。正如美国电影明星“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电影《遗愿清单》,生命倒计时时应该去完成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带着遗憾走完人生。

  “癌症确实非常可怕,但想要战胜它,患者自己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在临床上许多患者会因为病情而消极甚至崩溃,作为医生,我们必须怀着一颗真诚之心,因为人心是可以连同的,当你真诚地对待患者时,患者也会从中感受到力量与安慰。”耿冬梅坦言,在肿瘤诊疗领域工作时间越长,她越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虽然癌症治疗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愿意和患者一起披荆斩棘,为了前方的光明不懈努力。

  记者手记:

  想要了解一位资深肿瘤专家的仁心仁术,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远远不够,但记者实在不忍心多打扰了。因为在办公室门外,有焦急的患者及其家属在等待着她。虽然耿冬梅无法拯救每一位患者,但她却像自己名字那样,在抗癌的荆棘之路上傲然挺立,从未放弃。在纪录片《人间世》中有这样一句话:医学的任务不是起死回生,更不是消灭疾病,医学的对象是人。耿冬梅以一位医者的仁爱之心关爱每一位患者,以一位医者的精进之心换来生命的顽强与延续,而这恰恰是人类最原始、最可贵、最非凡的品质。

  

  专家简介:

  耿冬梅,女,医学硕士,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消化道委员会常委,山东省疼痛研究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常委,烟台市医学会姑息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孟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