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台频道 > 财经 > 正文

烟台财政持续加大民生支出 兜住群众“稳稳的幸福”

2019-11-11 10:46:00 来源:水母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11日讯 从幼儿到老年,从读书到就业,从吃住到出行……事关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民生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财政的兜底保障;

  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更需要财政的有力支撑:塔山南路等民生工程进展迅速,“添绿行动”“景观照明”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汇成了一幅多彩斑斓的城市发展画卷。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减税降费政策效应不断放大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烟台财政始终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发展使命,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数字为证:今年以来,烟台市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45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3%,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累计筹集资金91.8亿元,支持朝阳所城保护性开发、城发城市广场、潍烟高铁南站枢纽工程以及市区“添绿行动”“景观照明”等一大批市级重点项目;安排资金约47亿元,支持大班额整治、乡村振兴、全民阅读等暖心工程。

  设立政府引导基金 撬动高质量发展

  “多亏了前段时间这5000万元的资金注入,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医院增购了医疗康复设备,招引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康复医师及医护人员,增设了中医科及内科的病房诊疗项目。”日前,烟台华医康复医院财务负责人姜程文告诉记者。

  姜程文所说的这5000万元资金,来自于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引导基金——烟台绿康医养健康产业基金。医养健康产业是烟台市全力培育的“八大主导产业”之一。为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加速发展,向千亿级规模迈进,去年6月,烟台市设立了烟台绿康医养健康产业基金。

  “基金总规模15亿元,省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5000万元,烟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3亿元,其余资金募集社会资本。”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机构———烟台市财金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柴林告诉记者,省、市两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3.5亿元,撬动了总规模15亿元产业基金,主要投资方向是医养健康产业的新项目。

  “政府引导基金就是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引导资本进入‘四新’产业,通过市场化的项目发现机制、股权化的投资机制、杠杆化的引导机制,穿针引线、放水养鱼,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为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多资金供给。”烟台市财政局金融与政府引导基金管理科副科长孔万里表示,烟台市级财政抢抓建设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的重大机遇,设立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引导基金,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28亿元,带动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总规模达到149亿元,杠杆放大效应4倍以上。

  借助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财政资金“输血造血”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记者获悉,自去年8月《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出台以来,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快速成长。一年多的时间,已成立9只基金,投资了25个优质项目。

  除此之外,烟台市还确立了以烟台山基金小镇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基金中心建设格局,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基金高质量发展。不论是机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在全省都位居前列。截至目前,烟台市新增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96家,新增基金认缴规模197亿元。在烟注册各类基金及管理机构达到463家,基金认缴总规模1851亿元,实缴规模573亿元,累计投资567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金撬动实体经济,首先是投入真金白银激活重点项目。

  行走在烟台,放眼一个个重点项目,处处都是蓬勃的发展景象。今年以来,在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确保“三重”工作加快推进。截至目前,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安排重点项目支出57.8亿元,社会化融资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支出总量较2018年增长了41%,有力保障了朝阳所城保护性开发、海上世界项目、城发城市广场、潍烟高铁南站枢纽工程以及市区“添绿行动”“景观照明”等一大批市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持续加大民生支出 兜住群众“稳稳的幸福”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质朴民生观,始终厚植于烟台社会发展的全进程。

  一以贯之的民生情怀,也成为烟台财政服务城市发展的基本遵循。

  孩子成才,是每个家庭的最大期望。位于青年南路东侧的南尧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书声琅琅。这所今年9月份刚刚投入使用的小学,设计规模25个班,可容纳学生1125名,有效解决了“大班额”问题。

  南尧小学的投用,是烟台财政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一个缩影。眼下,烟台市“全面改薄”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学校45所、幼儿园107所;精准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确保让每个孩子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阳光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系列提高创业补贴、优化创业环境、增加就业资金投入等优惠政策,让每个烟台人都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真没想到自己创业挣钱,政府不仅给资金补贴,还帮忙传授创业经。”刚刚拿到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和6667元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的市民曹建华,去年10月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办了自己的装饰材料店,到现在已经雇有6名员工。

  更多的烟台人,受益于烟台以15个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162个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延伸、528个社区(村)保障站为基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据统计,我市新增城镇就业已经连续14年超过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低于全国水平0.74个百分点。

  发展成果要惠及每一位老百姓,就必须守底线、强基础、全覆盖。烟台市筑牢社会保障网,全方位保障更坚实,县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和411元,救助困难群众130万人次;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和全民参保登记,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十三连增”;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年最高报销额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这几年,养老金接连上调,看病报销额度也提高了,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67岁的退休职工宋振华高兴地告诉记者。

  问需于民,解的是民忧,暖的是民心。烟台财政紧握手中的方寸算盘,不断在民生福祉上做“加法”,推动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基层,温暖了万千家庭。

  发力改革创新 保障能力再提升

  当前,全市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意味着更多样化的民生诉求,这些新变化都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如何应对变化、迎接挑战,烟台财政给出的答案是:改革创新。烟台市财政局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形成“1+45”改革制度框架体系,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为系统性、整体性推进财税改革提供了总体遵循。

  “烟台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就是烟台财政持续深化改革的一个成果。

  在这一平台上,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国有企业资产、市政公共资源、国有自然资源在内的全口径国有资产数据应有尽有,“一个部门有哪些资产、在哪里、是什么状态等等,平台上都可以查询到。”烟台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心负责人初航正告诉记者,该平台实现了对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从“线下”到“线上”、从收入到支出,全周期、全流程管理。

  而这一模式也正是烟台财政在全国首创的资产范围、平台、管理、运营、收支“五个统一”资产运营管理新模式,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国有资产市场运营无从下手的问题。记者获悉,平台上线运营半年多,已经盘活100余亿元资产,为保障烟台市重点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只是对国有资产的全口径管理,更多旨在提升财政服务能力的改革创新实践正在全力推进:

  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将市级专项资金由87项压减到33项,压减62%。其中涉农资金的整合,坚决打破部门利益格局,通过“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的方式,将涉及19个部门的32项专项资金全部整合,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实现了“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大大提高了资金投放的精准度。“烟台模式”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国库实行集中支付电子化,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填送纸质单据跑银行成为历史,在全省财政系统率先推行会计凭证电子化管理,通过将总预算会计原始单据扫描、上传,实现了会计凭证资料的电子化存储、精准化索引、快捷化查询,有效提升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加快推进流程再造,出台财政领域流程再造改革工作方案。对现行财政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排查、系统重构重塑,制定建立“4+7”财政业务工作流程再造体系。重点对当前最急迫最关键的4项系统性、综合性财政流程再造工程以及财政服务部门优化管理的7个单项流程进行再造,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提升财政服务效能。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大力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试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完善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倒逼部门持续增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意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高。(来源 水母网 记者 刘洁)

责任编辑:孟召伟